因家庭和工作因素 快一年沒寫部落格了
好不容易等到放暑假了
卻接連參加三場研習
整個七月都在上課
才正式開始放暑假
就遇上颱風天 哪兒也不能去
總算有空閒可以寫點回憶錄
其實這一年也去了不少地方 照片更是沒少拍
只是皆放在FB與朋友分享
僅放了部分學生活動的照片給家長看
沒想到居然也能靠著學生的照片
在這段時間上兩次部落格精選照片
著實意外
言歸正傳
最近因平時沒什麼時間可以做固定運動
所以一到假日就想到處走走動動
但這個酷暑難耐 只好往山裡跑
7月8日在臺北又破高溫紀錄時
去傳說中很不錯的三峽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
在裡頭不太費力就可以走完一大圈 又不容易晒到太陽
而且這裡林相豐富 又有潺潺溪水和瀑布 讓人暑氣全消
即使是日正當中 也很涼快
真是夏日健行的好選擇
隔幾天
朋友邀我去聽7月13日下午在松山文創區的綠色消費趨勢講座
主講人是過往的白米炸彈客楊儒門
他講述自己創辦248農學市集的過程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沒想到他口才那麼好 可以滔滔不絕的講上二個半小時
這才知道7月8日去猴硐國小舊校舍
看到正在施工的猴硐生態教育園區
就是他們申請改造的
在演說中 他也提到三貂嶺的碩仁國小也改成文史工作室
想起前些日子在瑞芳騎腳踏車時
曾騎到三貂嶺車站附近
發現那兒有個三貂嶺步道
一直盤算何時去走走看
咱們就決定7月15日去瑞芳玩時
再去舊猴硐國小參觀
若有空就順便走三貂嶺步道
7月14日晚上住友人在瑞芳的小別野(沒有打錯字 一個極簡陋的鄉下房子)
覺得暑熱難消
就確定隔天一早先去走三貂嶺步道
看看瀑布 做做森林浴 消消暑氣
中午回程時再去舊猴硐國小
因為事先沒做功課
先開車去猴硐遊客中心裝水
順便問問志工這條步道要走多久 該怎麼去 怎麼回
志工似乎不太清楚這條路線
只說舊礦工宿舍有步道入口
我們馬上驅車前往
但覺得入口處看起來很荒涼
似乎很少人走
再看看路旁矗立的地圖
走這條路到三貂嶺瀑布似乎頗有距離
我們只著短袖短褲
帶著一點零食 水果和兩瓶水
怕裝備和水都不夠
就開車到三貂嶺隧道附近的橋下停車
因為從這裡出發走步道比較近 也比較保險
停完車 朋友先帶我去看火車隧道
這裡是平溪線和宜蘭線的分叉點
才走到 火車就來了
回頭走到舊三貂嶺礦坑
這裡變成居民的蓄水池
可以看到一條條的水管
在猴硐 很少人用自來水 都是這樣取水來用
不到十點
這條路上已停滿了車
可見遊客不少
跨過橋 走到碩仁國小
這小小的學校因少子化的關係早已廢校
現改成文史工作室 介紹三貂嶺的史蹟
我們到的時候一大群的登山客正準備離開
我們在教室裡休息了一下
覺得貼在窗上的窗花很可愛 就拍下來就紀念
沒多久又有其他遊客陸續進來 好不熱鬧
我們就讓位離開了
碩仁國小旁的小路就是三貂嶺步道的起點
三貂嶺步道的賣點是瀑布群
主要是看三個瀑布
到第一層合谷瀑布前的路況都很好
加上樹蔭多 走起來涼爽不費力
可惜只能遠觀瀑布 無法靠近
過了合谷瀑布
開始出現小溪和兩座一點都不可怕的吊橋
很多大人小孩在溪旁玩水
不到半小時 就走到第二層摩天瀑布
瀑布下也有一堆人在戲水
沒可休息的地方
拍完照就再往上走了
一走上去
我看到垂直的木梯就傻眼了
此時已十一點半 擔心飲水不夠用
正考慮要不要爬上去時
一個有經驗的遊客說
爬上去 走沒五分鐘就可以到第三層的枇杷洞瀑布了
從那兒再走大華車站約三十分鐘
算算一個小時左右可回三貂嶺
平常有懼高症 爬上高樓就腳軟頭暈的我
居然又開始挑戰自己的膽量 躍躍欲試
其實是因為看這梯子不算長 才二十公尺 而且是往上爬
不往下看就不會腿軟 就爬上去啦
好久沒這麼手腳並用的〝爬〞山 上去時還覺得挺過癮的
走到枇杷瀑布還真不用五分鐘
風景也很不錯 只是太久沒下雨了
瀑布只剩涓涓細流 若大雨過後來訪 應該會很壯觀
不過也許是因為假日又已近正午的關係
這裡可真熱鬧了 擠滿了野餐的遊客
連走到懸崖邊都舉步維艱 怕踩到人或食物
此時腿痠了 肚子餓了
我們找地方坐下來泡腳 吃所剩不多的零食和水果
朋友說
這水怎麼一點都不涼
我說
現在都十二點了 太陽又這麼大
山下可能都三十七八度了 這水怎麼會涼
若是春秋天來這兒 一定很棒
休息了半個多小時
就再往上走
沒想到這段路是全程最難走的一段
不攀著繩索還爬不上去哩
好不容易爬到枇杷洞瀑布上方
友人才發現帽子不見了 不知掉落何方
我查看相機裡的相片 確定帽子應該就在剛才休息的地方
他只好又爬下去找回帽子 再爬上來
不到半小時 我們走出登山口 看到柏油路了
原以為要沿著馬路走 卻看到此路不通的牌子
才知道是要走馬路旁的小路
這段路不難走 但比想像中長 也比較晒
走到新寮大厝附近的涼亭時 才上完廁所
就遇到傾盆大雨 只好坐在涼亭裡等雨停
還好雨沒下多久就停
這裡走山林步道約半小時可到大華車站
若走柏油路也是半小時可到十分車站
因為下過雨 怕山路泥濘難走
所以我們聽從當地居民的建議
走馬路去十分車站坐火車回三貂嶺車站
沒想到午後的太陽將柏油路上的雨水晒得熱氣蒸騰
讓這段路走起來又長又熱
光是走到十分風景區就花了半小時
我們在公車亭和可愛的姐妹花買了好喝的青草茶解渴後
又走了快半小時才到火車站 擠上火車回三貂嶺
朋友一直抱怨應該要走大華那條山路
不過
前二天看了一篇格友城堡裡的老魔王晚我們一週去走三貂嶺步道的文章才知道
大華就是指〝大滑〞
那段山路雖短 但因溼氣重 青苔多
連晴天走都很滑
何況是下雨天
所以還好那天沒往那兒走
不然可能會一路〝滑〞到大華車站
原先只打算輕鬆走二小時的步道
再去舊猴硐國小
卻意外走了快六個小時才回到起點
後來因事急著趕回臺北
只好下回再去舊猴硐國小囉
這天雖然有點累 卻是趟愉快的旅程
回家後 上網查詢資料
若從猴硐舊礦工宿舍出發走猴硐越嶺三貂嶺古道
雖然費時較久 但沿途景色也不錯
若颱風過後 山路沒有斷掉的話
倒是想嘗試走走看
這次的經驗告訴我
下回登山走古道 還是要先做好功課
即使是夏日 也要穿長褲長袖衫比較安全
反正山裡涼快 不容易熱
不想鎮日窩在家裡吹冷氣的人
就出來做做森林浴吧
留言列表